太原铁路局首发开行X2512次“太原鸣李——佛山东特需班列”,满载山西老陈醋、汾酒等山西特产,以及家用电器、玛钢件等“白货”,从山西鸣李车站发出,48小时内抵达广东佛山东站。这是中国铁路货运量最大的太原铁路局,正谋求改变“一煤独大”的货运困局,转型走出门外招揽“白货”,不断深入供给侧改革,以应对持续下滑的铁路货运市场的一个场景。
“黑货”即煤炭,“白货”即煤炭以外的其它货物。太原铁路局处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煤炭运输大局,在煤炭“黄金”期,该局承担全国六分之一的运输量,多年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货运格局。在“黑货”源源不断、应接不暇的耀眼背后,“白货市场”正在迅速流失。而随着煤炭产业的产能过剩,“黑货”消费量锐减,铁路货运量随之而降,太原铁路局面临着无“黑货”可运、“吃不饱”的尴尬与无奈。
怎么办,是向国家等、靠、要,还是求新谋变,太原铁路局选择了后者。“稳黑增白”、“以白补黑”,“黑白两道”求发展,成为了太原铁路局推进铁路货运改革的总体思路。
其实,无独有偶,面对着曾经车皮难求的光辉岁月,“昔日不再重来”的中国铁路各铁路局均已迈出铁路货运改革的步伐。从原有大宗物资运输的主战场下来,中国铁路开始向以“白货”以及零散货物运输市场进军。并依托现有的资源,不断学习货运营销、不断探索新的改革模式、不断开发开拓市场,脚踏实地实践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笔者看来,中国铁路的勇于面对市场,勇于改革与创新值得肯定。众所周知,中国铁路经历着从“铁老大”变“店小二”的历程,经历着“找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体制改革的阵痛,而太原铁路局的“黑白两道”求生存与发展的理念,无疑为中国铁路其他铁路局打了标、立了样。从原有的货运市场的熙熙攘攘到门可罗雀,我们期待着中国铁路华丽转身,走出一条生存与发展的康庄大道,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全、舒适出行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