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市长黄奇帆1月24日在该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重庆将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开放大格局中“有更大担当”。重庆首次自定义“国际物流枢纽”,无缝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此外,重庆还申请设立自贸区,前期准备已完成,等待批复。
首次自定义“国际物流枢纽”
黄奇帆没有进一步阐释重庆的这一“更大担当”的进一步涵义。
重庆市此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担当”是,在国家相关领导人的牵头和支持下,整合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已有的铁路资源,并将沿途各国 的海关聚合在一起,实现海关检验互认,一票通关。将中国货物运往欧洲的时间由海运的30多天缩短为16天,经进一步整合提升后,可提升至12天——这一被 重庆市定名为“渝新欧铁路”的解决方案,为国家整合沿途多国资源,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初始架构和启发。
黄奇帆1月24日在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十三五”期间,重庆将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战略枢纽功能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西部开发开放。依托渝新欧铁路(北上西安后,西去欧洲)、长江黄金水道(借上海出海)、渝昆泛亚铁路(西去东亚)和江北国际机场,构建多式联运跨境走廊,建设国际物流枢 纽。
政府工作报告中暂未提及目前重庆借铁海联运,通过广东口岸及广西凭祥出海这一南下通道。
黄奇帆说:“我们将紧扣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聚焦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辐射内陆、联通欧亚的国际贸易辐射圈”。
这是重庆市第一次将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国际物流枢纽”,并借此“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辐射内陆、联通欧亚的国际贸易辐射圈。”
此前,重庆市在物流及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上,只提“西部物流中心”。其定位的概念外延是中国,范围是西南地区及西部地区。这一次,重庆正式把自己放在了全球经济版图上,为自己绘制了一个新的未来格局。
无缝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黄奇帆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重庆开放最大瓶颈是物流不便。补齐这块短板,大通道建设是当地的不二选择。
“渝新欧”国际铁路和果园港是重庆大通道建设最为重要的两个路径。以重庆为起点,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重庆向西开放的“快车道”。依托这条铁路,货物可在相对时间较快、花费较少情况下往返于欧洲和中国内陆地区。目前,“渝新欧”国际铁路已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2015年,“渝新欧”全年累计开行257班,货源组织不断拓展,去回程商品亦日益丰富。
“渝新欧”使中国内陆地区物流流向改变,让过去开放“洼地”重庆成为开放“前沿”。得知“渝新欧”班列运营情况良好,习近平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黄奇帆曾表示,“一带一路”涵盖了亚洲和中东欧等国家地区,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中国11个省区市,二者天然连接,构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重庆在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港口是重中之重。
果园港区位优势明显,集疏运条件优越,已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在重庆实现无缝连接的重要支点。
重庆申请设立自贸区
黄奇帆1月24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更大担当”,将有几个主要构成,一是通过发挥已有的内陆口岸优势,建设亚欧货物互通的转口分拨中心,加密渝新欧铁 路班列,力争全年双向开行360列。支持在渝注册、报关、结算、纳税和退税的贸易集成商设立区域总部,提高转口贸易份额。争取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对此表示,重庆申请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处于等待批复阶段。
汤宗伟透露,自贸区设想将在现有的保税港区的基础上进行展开,主要涉及到重庆市几个区域:一是保税港区,以空港依托扩大到云计算基地;二是水港区拓展到果园港和江北嘴金融中心;三是沙坪坝综合保税区,包括团结村这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