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湖州港航部门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有效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加快老旧、小吨位船舶淘汰,加强内河集装箱运输和水上客运发展,湖州水运转型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运力结构明显优化。“十二五”期间,湖州市本港营运拖带式船队已全部退出水运市场,辖区水路运输工具实现了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的快速发展。本港船舶由2010年底的5564艘次、142.7万载重吨下降至4553艘次、148.5万载重吨,实际减少1011艘船舶,净增5.8万载重吨,辖区内营运船舶单船平均吨位达331.6载重吨,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7.5%,运力总量和单船平均吨位均保持全省内河第一。
二是水运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浙江兴一、长兴天顺、安吉上港、浙江德泰、德清临杭物流、湖州富博、长兴捷通、湖州鑫达等市级重点物流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其中3万载重吨以上水运物流龙头企业3家,1万载重吨以上水运物流龙头企业3家,5000载重吨以上水运物流骨干企业6家,港口物流龙头企业3家,水运企业运力达26.4万载重吨,占全市总运力的17.8%。
三是集装箱运输实现质的飞跃。自2010年底安吉上港开通了至上海的集装箱内支线运输,步入了河海联运发展之路后,长兴捷通、南浔鑫达以及德清多功能港区相继开通了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呈现了由点到面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集装箱吞吐量由2010年的910标箱发展到18.5万标箱,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四是水上旅游方兴未艾。通过强化水上旅游安全监管、深化行业服务、加强宣传走访和设备维护管理等手段,积极服务德清下渚湖湿地、长兴仙山湖和图影、湖州南太湖和菰城旅游等水上旅游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路客运量251.3万人、旅客周转量1516.1万人公里,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75.1%和293.2%,水路客运已成为湖州水运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