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物流网

中国电商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物流新闻 > 内容

四川宜宾县构建覆盖全域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时间:2015/11/19 8:24:20
宜宾县作为四川农业大县,在十二五期间扎实推进粮食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全面迈入“十三五”之际,宜宾县积极主动早谋划,提出新发展阶段的新思路。宜宾县粮食局局长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宜宾县粮食安全工作“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 

  一核三片三体系布局 

  宜宾县粮食局局长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宜宾县按照“一核、三片、三体系”的布局结构,“一核”指四川宜宾县孔滩省粮食储备库;“三片”指三个服务农民售粮,企业收粮的覆盖片区;“三体系”指粮油应急配送体系、信息网络化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以四川宜宾孔滩省粮食储备库为龙头;以横江粮油管理站主库区为核心的金江片区,以观音库点为核心的东大片区,以蕨溪库点、高场为核心的岷江片区,完善全县粮食收纳体系;加强食品源头监督检查,加强粮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通过城乡布局合理的农贸市场粮油供应摊位、大型商场、超市和连锁店、乡村便民店的粮油专柜、放心粮油销售店、乡村粮油商铺等网点,形成全县粮食物流网络,实现粮食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初步形成集中优势发展一个中心粮食储备库,健全完善三片区收纳基础设施。 

  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宜宾县现代粮食产业按照“12882”结构布局,即重点打造“一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以好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推进“好耕健康厨房”全产业链新模式建设步伐;抓好“两个粮油源基地建设”,县内优质、专用粮油生产基地和以“好耕健康厨房”品牌为支撑,继续巩固拓展东南亚、中亚、东北粮食生产基地,切实掌握优质粮源,加强与白大荒、中粮集团合作,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着力培育“八个市级加工、转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和集团企业,到规划期末,建成布局合理的粮食加工及加工转化集群,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着力培植八个国家、省级著名商标、品牌;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合理引导粮食生产和消费。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省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5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80万亩。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扩大优质品种生产,积极促进油菜籽、花生等油料生产发展。健全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县域内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水平不降低。合理引导粮食消费。在全社会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用粮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粮食在收获、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损失浪费现象,节约粮食资源。 

  提升粮食宏观调控能力。通过完善各项粮食调控政策措施,加强粮食流通产业建设,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合理引导粮食生产和消费,充分利国际国内粮食资源,确保县域内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健全粮食储备调节体系。落实地方储备粮油规模,优化储备粮油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储备粮管理体制和机制,及时修订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加快储备粮油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储备粮油数量质量安全。根据形势变化和宏观调控需要,积极探索储备粮管理运作新机制,进一步充实地方储备粮库存规模。 

  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按照《宜宾县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实现仓储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不断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到2020年,新增仓容8万吨,改造仓容1万吨,新上年产10万吨大米生产线1条,5万吨大米生产线1条,2万吨大米生产线1条,1万吨食用植物油生产线1条;新配置农户新型储粮装具20000套,容量2万吨;建设1个县级中心质检站,高标准装备8个基层企业化验室,沟通四大粮食流通通道。形成粮油储藏安全,检验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物流通畅、供给稳定的仓储物流体系。 

  完善粮油储备体系。按照“一核、一基地、一中心、三片”布局,即建设一个粮食储备核心区,一个粮食储备基地,一个粮食储备中心,四个粮食收纳库-以横江粮油管理站主库区为核心的金江片、以观音粮库为核心的东大片、以蕨溪库、高场库为核心的岷江片收纳库点。建设核心区,扩建粮食储备仓库2.5万吨及年产5万吨大米生产线1条;粮食储备基地,新建粮食储备仓库2.5万吨,年产10万吨大米生产线1条及粮食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粮食储备中心,新建粮食储备仓容3万吨及粮油加工生产线两条,1条年产2万吨大米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食用植物油生产线;维修改造四个收纳库仓容1万吨。 

  在全县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为农户配置标准储粮装具,并进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减少农户储粮损失。逐步建立以国家级专业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省级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基层粮库(站)为基础的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储粮装具使用技术指导。在粮食主产乡镇开展种粮大户新型储粮设施建设试点,重点在东大片13个乡镇和岷江片8个乡镇种粮大户建设50套示范性小型钢板仓。 

  加快物流通道建设,东北方向粮食流入通道。依托成渝铁路、内昆铁路以及规划期即将建设的成贵铁路,以铁路运输为主,以公路运输为辅,以我县一级对外粮食物流节点宜宾孔滩省粮食储备库为平台,发展散装散卸,提高东三省、内蒙、陕西、河南、河北、山东、重庆等地来粮的接卸和中转能力;依托宜宾内河港口优势,以水路运输为主,以公路运输为辅,以我县二级对外粮食物流节点县城批发市场为平台,提高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来粮的接卸、中转能力。 

  依托成贵铁路、内昆铁路以及预计2018年建设完成的成贵高铁,以铁路运输为主,以公路运输为辅,以我县布局在铁路线周边的孔滩省粮食储备库为主要对外粮食流通平台,辅助县城批发市场、横江粮油管理站主库区的二级对外节点,提高我县粮食对云贵方向的粮食流出的中转能力。 

  依托213国道、国道主干线GZ40、内宜高速(北接成渝高速),乐宜高速以及宜泸高速,以公路运输为主,发挥重点工业园区如向家坝工业园区、象鼻工业园区等平台优势,提高散粮汽车运输比率,发挥民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率,提高我县与省内自贡、泸州、内江、达州、成都等市粮食中转能力。 

  宜宾市地处大西南名酒带、白酒“金三角”中心,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三千年来名酒代出。转化用粮大,据统计每年需从外省调入宜宾市的酿酒用粮达160万吨,其中相当部分取道宜宾县,因此为避免二次运输,发挥大型粮食企业集中运输优势,企业发展对应均衡粮食供应通道,建立高效外部粮源物流模式,提高粮食散运和集装袋运输方式。 

  完善粮油产业体系 

  到2020年,发展优质水稻基地52 万亩以上,酿酒专用高粱基地15万亩以上,专用玉米基地20万亩以上,马铃薯基地8万亩以上;油菜籽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粮油订单面积稳定在30万亩;加工企业新增油灌灌容2000吨,钢板筒仓500吨。稻谷年加工总量达到30万吨以上,油菜籽年加工总量6万吨以上,花生、茶籽等其他食用植物油油料年产量3万吨以上;特色面条年产量1万吨以上,优质面条5万吨以上。粮油加工生产总值年增长2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形成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个(好耕农业),5-10亿元的企业3个(青潭商贸、川兴酒业、吉鑫酒业),1-5亿元的企业5个(翠湖粮油、沁仙米业、吉新商贸、越华食品、红楼梦酒业)。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和集团企业,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完善粮油检测及流通监督保障体系 

  粮油检验监测体系。重点做好各级储备粮质量年度抽检、陈粮出库检测和完善、索证、溯源制度。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合理布局粮食质检机构,完善粮食质检机构的基础设施,加强粮食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加强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和粮油产品质量评价技术研究。 

  到2020年,建成县级质检室1个,负责全县粮油质量监测,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提供数据依据,为粮油企业和农户储粮质量检测提供服务;完善基层企业质检点(化验室)8个,主要承担粮油出入库检测和粮油储存期间质量检测。形成省级质检中心、市级质检站、县级质检室、基层企业质检点(化验室)四级粮食质量检测体系。  

  流通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稳定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完善装备。进一步强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统计调查、原粮质量安全监测等职能,核定并落实相应的机构、人员队伍、配置执法装备。粮食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市场主体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严格实行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法定职责。加强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加强粮油库存检查、原粮质量监管和粮油仓储监管,实行政策性粮食检查、粮油库存检查、社会粮食流通检查的常态化、制度化。 

  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定期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原粮卫生检测,加强对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健全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着力提升粮食品质、质量和卫生项目的检测能力. 

  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粮油应急配送体系、放心粮油工程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建成2个“放心粮油”暨应急供应配送中心,培育 2个粮油应急收储企业,5个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建成放心粮油社区示范店30个,其中旗舰店12个,放心粮油乡村连锁示范店25个,建成供给稳定,应急高效、质量安全、调控有力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放心粮油工程和应急配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吃到“放心粮油”产品。同时通过群众监督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来巩固创建成果。达到主城区及乡镇服务半经不超过500米,至2020年每个农村型新社区至少有1个服务网点。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新增粮油烘干能力160吨以上,新建粮油烘干周转仓库1000吨,到2020年,使全县烘干能力保持在220吨以上。周转仓库1000吨。利用好西大片(蕨溪镇)已建成的60吨烘干能力设施设备,不断改进烘干工艺和控制技术,节能减排,降低烘干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烘后品质。在南大片推行经济适用的移动烘干设备和低温烘干技术,烘干能力60吨。以四川宜宾孔滩省粮食储备库为主体,发挥专合社的作用,开展烘干、代储、清理和检验、信息服务。各烘干点纳入储备库网点管理。 

  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到2020年,建成县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全县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全县统一的粮食配载、信息发布、粮食安全预警、粮油市场监测、粮食储备监测等子系统,突出实用性,扩充信息管理,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规范管理。通过该系统收集整理本县各乡镇的监测数据,并及时发布粮油市场信息,着力推进“互联网+ ”产业新模式发展。

本类热门

最新文章